145位困难老人将领到服务券
本报讯记者陈马利报道政府按季度向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,老年人凭服务券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。继去年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率先在城区5个社区试点后,7月4日,城区再次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,下东关、东大街等10个社区的145位困难老人将因此受益。启动当天,首批下东关社区的27位老人除领到服务券外,还免费领到了“一键通”电子保姆。
2012年9月,城区政府率先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,并于去年3月,选定北大街、大张村、晓庄、康乐、中后河五个社区(行政村)开展了首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。
“这次我们的试点范围又增加了10个社区,而且老人的补助标准也有提高。”据城区老龄办主任冯宏莲介绍,城区第二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对象为西马匠、上辇、建设路、凤西、凤阳、后圪塔、前书院、天府、下东关、东大街10个社区的145位困难老人。这些老人将分为A、B、C三类。A类为“三无”、“五保”老人;B类包括重度病残和60周岁以上优抚对象;C类为70周岁以上生活困难以及享受低保的老人。
据介绍,居家养老服务将以政府购买服务、志愿者帮扶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城区政府下拨资金按季度为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,受助老年人凭服务券向服务机构购买服务。其中:A、B类老人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去年的80元提高至100元,C类老人每人每月由40元提高至50元。
作为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定服务机构,启动当天,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还免费为下东关社区的27位老人每人免费发放了一个“一键通”电子保姆。“电子保姆和家中的固定电话相连后,老人只需按一下键,他们的求助和服务信息就会传送到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。近期,我们也将为所有试点社区的老人免费发放。”市社区服务网络中心主任郭雪萍介绍。
“按照规划,完善总结这两批试点工作后,明年我们还将在全区全面展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。”冯宏莲称,目前我市养老形势日趋严峻。老年人养老也呈现出“9073”态势,即:90%的老年人是家庭养老,7%的老年人是社区养老,3%的老年人是机构养老。因此,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解决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。